|
|
中国本已十分庞大的商品贸易顺差在2006年又劲增了74%,此事凸显出进出口不平衡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经济和政治挑战。
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周三报导,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远远超过2005年的1,018.8亿美元。中国去年的商品出口额接近1万亿美元──确切地说是9,690.8亿美元──进口额为7,916.1亿美元。
对于那些因中国的出口攻势而被挤出市场和失去工作的企业和工人,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正在成为他们不满情绪的发泄点,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以及排名相对靠后的进口来源国美国尤显突出。美国内阁的几位要员上个月访问了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使中国对进口商品和外来投资进一步敞开大门。在华盛顿,国会议员们继续威胁要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他们声称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而中国政府的政策则使这种不公平局面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不过,尽管中国仍在为其饱受外界批评的现行政策进行辩护,但一个日益明朗的事实是,巨额贸易顺差的出现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某种变化,而这是需要在政策面上作出相应调整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本周在瑞士巴塞尔表示,如果贸易顺差继续增加,中国会进一步加大其汇率制度的灵活性。
过去两年出现的巨额贸易顺差标志着中国的贸易形势已经迥异于以往:在此前的20年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至3%这一区间内波动,年贸易顺差额在2005年突然超过1,000亿美元之前从未高过440亿美元。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额接近该年GDP估值的7%,高于2005年时4.5%的水平。
瑞士银行(UBS AG)的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说:“这是一些庞大的数字,显然中国出现了宏观失衡。”
这一失衡之所以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原因是巨额贸易顺差正导致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国内银行体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通货膨胀率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以及企业的盲目投资等。中国的决策者们正试图在不对经济造成广泛影响的情况下将这些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但安德森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与其说这一失衡是中国出口稳步增长造成的,倒不如说是因为中国的进口形势发生了改变。几年前中国在重工业方面投资的大幅增长使该国有能力生产许多以往只能依赖进口的产品,而2005年基本建设增速的放缓又遏制了中国的原材料采购势头。
安德森说,中国目前恰好在经历一段进口减速周期。如果对进口替代型产业的投资下降,而国内的消费需求又出现增长,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回归历史正常水平。
官方的经济学家们不认为中国的贸易失衡现象会很快消除。中国央行研究局在去年1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局面在一段时间内预计仍将持续,不过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势头将逐步得到抑制。
央行研究局称,出口商在继续扩大其生产能力,而国内的消费需求则依然疲弱──这表明出口增速将继续超过进口增速,不过该局预计,人民币升值(这将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及国内对资本货物需求的增长将使中国的进口增长速度在今年下半年适度加快,从而有可能减少贸易顺差。
人民币兑美元在2006年升值了3.3%,不过,如果人民币去年下半年的升值速度得以继续保持,那么人民币兑美元今年将升值4%至5%。但由于中国政府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像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如泰国)的货币那样出现大幅波动,因此只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 |
|
|
|
|
|
|